注册 登录
注册 登录

特区40年·对话见“圳”者 | 深圳市质量强市促进会会长马蔚华:有梦想的人永远都年轻

阅读量:  发布时间:2020-08-18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无数的人和企业在这里实现梦想、绘就传奇。《深视新闻》推出系列访谈《特区40年·对话见“圳”者》,专访特区创办以来各行各业的关键人物,回首特区探索的初心与历程,展望先行先试的机遇和挑战。首期节目,我们邀请到了招商银行原行长、深圳市质量强市促进会会长马蔚华
 


      诞生于1987年的招商银行是国家从体制外推动银行业改革的第一家试点银行,可谓是备受瞩目。在马蔚华执掌的14年5个月时间里,招商银行从一家资产总额千亿元的地方小银行,成为了全球500强企业,成为了业界的传奇故事。
     
      尽管卸任招行行长、转战公益慈善领域已经7年的时间了,马蔚华的微信昵称依然叫“葵花向阳”,头像是招行标志性的“金葵花”,流露着他对招行文化、对和招行共成长的深深的眷恋。已经年过70的马蔚华依然奔波在路上,思考着如何用商业手段解决社会问题,在公益领域将深圳企业家的创新精神进行到底。
     
      马蔚华告诉我,判断一个人年不年轻,就看他还有没有梦想,而且你的梦想和你已经取得的成就之间差距越大,你就越年轻。
     
      年轻就是敢于幻想,不怕做梦,有着那股追逐梦想的执着和勇气。我想,这也许就是像马蔚华这样的老一辈特区奋斗者依然充满活力的秘诀之一吧。

 
点击观看视频(上篇)

 

      1987年,招商银行诞生于蛇口工业区,是中国境内第一家完全由企业法人持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也是国家从体制外推动银行业改革的第一家试点银行。1999年,五十岁的马蔚华出任招商银行第二任行长。此前,他在地方政府及中国人民银行任职多年,执掌一家商业银行于他而言也是一种全新的尝试。
 
 

01
马蔚华:最初接触招行时 耳目一新
 
 
深圳卫视主持人 何嘉琪:您是在1999年正式出任招行的第二任行长,但其实您在更早之前就已经来过深圳了。

招商银行原行长 马蔚华:我记得第一次到招行的时候,是上世纪80年代的末期,从深圳市内到蛇口走的是泥泞的小路。当时我到招行一看,完全是一个小信用社,只有三间房、几十个员工。但是,他们给我介绍了招行的体制机制,特别是他们学习境外,比如香港,还有国外这些先进银行的经验,使我耳目一新。虽然他们银行很小,规模不大,但我在这当中看到了中国商业银行的探索。那时候,我万万也想不到10年后会到招行工作,这是很有戏剧性的一件事情。

 

 


02
招行在深圳进行了中国商业银行的最初探索

 
 
深圳卫视主持人 何嘉琪:招商银行是我们国家从体制外去推动整个银行业改革的一次试点,很多东西现在是非常习以为常的,但如果放在那个年代来看,它的探索性和突破性体现在哪里?
 

招商银行原行长 马蔚华: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在中国建立一个这属于真正的从治理结构到运行机制,这是从招行开始探索的,企业办银行这是第一个,而且完全是按照国外先进银行的这种治理结构、运行方式来设计的。我觉得这是中国商业银行最初的探索。我想今天看来,它非常具有时代意义。

招行一开始就是科技立行,那个时候没有互联网,当时我们行的IT人员有1000多人,我们做业务的人很多都是IT出身,他们用逻辑思维来做服务的业务。所以一开始招行的“一卡通”、“一网通”、网上银行,都是在国内走在前面的。当时有一个说法叫“招银模式”,就是董事会领导下的行长负责制,专家治行、科技立行,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这些在今天看来司空见惯的事,在那个年代却是难能可贵的。

 
03
创新包容是深圳充满魅力的最重要因素
 
 
马蔚华接手时,招商银行还只是一家资产总额千亿元的地方小银行,到他卸任前夕,招商银行资产总额增长了几十倍,突破3.4万亿元,成为了全球500强企业。33年来,在三任行长的带领下,招行开创了中国银行业的数十个第一:境内第一个基于客户号管理的借记卡——“一卡通”:首个真正意义上的网上银行——“一网通”;第一张国际标准双币信用卡;首个面向高端客户的理财产品——“金葵花理财”等等。在《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中,招商银行已经连续8年入榜,境内外分支机构逾1800家,员工超过84000人。

 

 

招商银行原行长 马蔚华:讲到深圳这块土壤,我觉得这是成就招行的一个重要基础。因为招行之所以在深圳诞生,也是因为深圳是一座创新城市。深圳是一个包容各种文化的城市,她有创新的土壤,有这样一个氛围,特别是容忍失败,包罗各种各样的观点,我觉得这就是深圳充满魅力的最重要的因素。
 
点击观看视频(下篇)

 

04
马蔚华微信昵称背后的故事
 
 
2013年5月,64岁的马蔚华正式卸任招商银行行长。但执掌招行14年零五个月的时间里,招行文化、深圳精神已经深深地烙印在了他的人生中。
 
深圳卫视主持人 何嘉琪:我们总会觉得金葵花就是招行的行花,理念就是“因您而变”,我也观察到像您自己的微信昵称也是葵花向阳。您认为,深圳这一片土壤给金葵花带来了什么?
 
招商银行原行长 马蔚华:以客户为中心,以客户的需求为我们努力的方向。所以,葵花向阳就成为全体员工一个深入人心的招行文化。这也是我对招行文化的一种深深的眷恋。深圳之所以能够支持创新,她有这样几个独特的因素。第一,她是一个移民城市,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勇于创新改革的人;第二,她是一个年轻的城市,年轻就是充满活力,充满梦想,有开拓进取的精神;第三,深圳毗邻香港,而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在这种情况下,招行可以说是近水楼台。

 
 
05
跨界“转战”公益领域 改革创新永不停歇
 
 
深圳卫视主持人 何嘉琪:我听说2013年您交了卸任信之后,就马上接到电话,王石先生和李连杰先生都同时向您发出了邀约,请您担任壹基金的理事长。您进入公益慈善领域已经有7年的时间,您是如何将公益和您熟知的金融领域结合起来的?您觉得新的方向会是什么样子?

招商银行原行长 马蔚华:有一句话叫“人生的路虽然漫长,紧要处只有一步”。我觉得人生在不同阶段要做不同的事,公益慈善不仅仅是有钱人的事,也是全社会的事。每个人都有献爱心的机会,做公益的权利,而公益的转型使命也很艰巨。
你比如说,影响力投资、影响力债券、慈善信托、公益创投、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等等,我们把用公益的理念、金融的工具、科技的手段来解决社会问题。



 
06
有梦想的人永远年轻
 
 

和新中国同岁的马蔚华今年已年过70,但他人生的转型之路却一刻没有停歇。从政界到商界再到公益界,敢于创新成为了马蔚华的一大标签。如今身兼壹基金理事长、深圳国际公益学院董事会主席等多个职务的他,提出公益金融的理念,用商业手段解决社会问题,将深圳企业家改革创新的精神进行到底。
 
招商银行原行长 马蔚华:最近习主席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对企业家精神给我们提出的5点要求。我觉得这5点在深圳的企业家身上,有充分地体现,你比如说报效社会的责任感,可以说这是城市的特色。
深圳给我的印象一个是创新,一个是爱心。另外我们很多深圳的企业,也是走向世界各地展现了深圳人的这种创新的形象和开拓进取的精神。我相信这种企业家的精神,在深圳新的长征中,在40年以后,新的开拓进取的路上,一定会继续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
 
深圳卫视主持人 何嘉琪:您怎么去看自己人生中,面对不同道路做出的抉择,对自己人生所产生的影响?
 
招商银行原行长 马蔚华:我记得已故的以色列总理佩雷斯,他曾经跟我说过这样一句话,他说判断一个人年轻有一个标准,这个标准是什么?你有没有梦想?你的梦想和你已经取得的成就之间有多大差距?这个差距越大,你越年轻,这个不仅是对于年龄大的人,对于年轻人也同样适用。你要有梦想,你要把它和你的成绩和你的能力是要结合起来是吧?你的梦想要高于你的现实是吧?你有人生新的目标,然后你去奋斗,我觉得矢志不渝,排除万难,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这就是成功之道。
 
深圳卫视主持人 何嘉琪:谢谢马行长,我们也祝马行长永远有梦想,永远都年轻!

 
马蔚华送给深圳特区40周年的生日祝福

 
期待深圳:更新的梦想,让深圳更有魅力;
更深的改革,让深圳更有活力;
更多的创新,让深圳更有动力。
新长征路上,再现新的辉煌!
 
      以上文章来源于深圳卫视深视新闻 ,作者嘉琪 鹏超 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