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tination
“我不想走了”,广东穷乡村摇身一变“网红别墅村”令人流连忘返
阅读量: 发布时间:2020-09-17近日,由中广联生活节目工作委员会指导,中共湛江市委宣传部主办的“小康生活·幸福湛江”全国主流媒体湛江行活动于9月9日至15日在湛江市举行。
全国近100家主流媒体约两百名记者汇聚湛江。他们以全媒体矩阵的形式,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聚焦此次盛会,大力宣传报道湛江在全面奔小康路上开拓奋进所取得的成就,展现湛江高质量发展、全方位振兴的态势,反映湛江人民幸福美好生活。
9月11日,采访团来到了湛江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吴川塘缀杨赤里村,带我们一起见证新农村建设发展的变化,感受老百姓的幸福生活,聆听深圳市广胜达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深圳市质量强市促进会副会长杨松斥资超1.5亿,乡贤反哺家乡建设、投身振兴乡村发展的故事。
杨赤里村(又名:瑚琳赤里村)位于吴川市西部塘缀镇。北面,是一个有 200 多人的革命老区村庄。因地处丘陵,耕地面积少而贫脊,农业生产落后,村民生活十分贫穷。改革开放后,村中房屋也从茅房改为瓦房,但房屋质量参差不齐,布局杂乱,垃圾遍地,依旧是典型的贫困落后村。
杨赤里村
如今的杨赤里村经过几年的改造,映入眼帘的是整齐划一的“乡村别墅群”,一个崭新的新农村矗立在世人面前,一幅诗情画意的新农村画卷正徐徐展开。杨赤里新村建设遵照党中央实施乡村战略的部署,统筹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争取达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特别是成立了文化建设小组,结合本村实际,强化文化建设,做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个文明互相辉映、互相促进。
家家住别墅
说到新村的建设,不得不提到一个出生并成长在杨赤里村在外出打工事业有成后感恩家乡、回馈家乡的民营企业家杨松的故事。1980 年,本村青年杨松离乡到深圳艰苦创业,1988 年开始进入建筑施工领域。1995 年,成立了广东省深圳市第一家民营建筑企业--深圳市广胜达建设有限公司,发展成为如今的建筑现代化产业链多元化的集团公司--广胜达控股集团。杨松不忘初心,一直思考如何改善乡亲们的居住条件并带领他们致富。他积极响应党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精准扶贫的号召,提出拆旧村建新村无偿送给村民居住的计划,得到村中干部群众一致赞成。
杨松董事长交流座谈会
“小时候家境贫寒,家乡的父老乡亲给了我无私的关怀和帮助,家乡对我的恩情使我结下了深厚的感恩情怀,而现在,我也想为改变家乡面貌做出一份贡献。”为了保证新村工程达到优质,他亲自挑选材料、制定工艺、委托著名的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进行规划设计,并由广胜达公司承建,采用目前最先进的铝合金模板新技术体系进行建设。
村里的文化中心
新村于 2017 年 5 月 9 日开始拆迁建设,到 2018 年春节全面竣工入住。杨赤里新村占地约 7 万㎡,总建筑面积 28922.18 ㎡,其中住宅面积为 24587.34 ㎡,包括 35 栋独立村民住宅楼和2 栋二期高层住宅楼;公共建筑面积 4334.85 ㎡,包括便利店、变配电房、明珠观光水塔、污水净化厂、垃圾站、和集接待室、展览厅、图书馆、会议室、党支部办公室、党员活动室、村民小组办公室、粤剧舞台、文化广场、文化走廊于 一体的文化中心。
同时,全村配置了老人儿童活动广场、杨时文化广场,湖滨休闲广场、后山绿地公园、忠武亭、四知亭等设施。村中采用风光互补照明路灯,村民住宅统一配备空气能热水器、自来水系统、网络系统等一应俱全。整个项目投资已超 1.5 亿元,一座崭新的现代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已呈现在世人的面前。建成后的杨赤里新村先后 被评为“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湛江特色乡村”,共计超过 25 万人到新村参观,有效地带动了当地旅游业及商业服务,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在村民与“‘小康生活﹒幸福湛江’全国主流媒体湛江行”的记者团交流时,村里的大人和孩子们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和满足的笑容。村民杨丽萍大姐每天在村里给的三层楼400多平米的大房子里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她跟我们说:“杨松为村里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感恩思想和奉献精神让村里所有人敬仰,他的善行和高贵品质已经成为本村村民和邻村学习的榜样。”
在产业发展方面,杨松打算利用毗邻湛江国际机场的有利条件,计划发展为空港服务的餐饮业和小商业,同时建设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发展特色农业和加工业,结合高度集中浓缩的文化景观,将新村打造成宜业宜游的新农村。
杨赤里新村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努力保护村边绿水青山,村中遍植树木花草。遵照海绵城市理念,对大面积广场实设透水砖、全村排水雨污分流、建设污水处理系统,实现零污染排放、实行垃圾分类集中处理、使用风光互补路灯照明、太阳能热水系统等,节能减排,打造绿色环保的新农村。
文化是民族的根和魂,杨赤里新村处处是文化景观,有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精神格言柱、诗歌长廊、书法长廊、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朱柏庐治家格言、二十四孝图和二十四节气图)、有中国革命文化(吴川市塘缀镇和赤里村革命斗争史展览)、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图文壁和广胜达集团创业创新发展史展览),几种文化融合在一起,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熏陶村民与游人,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培养时代新人。
书法长廊
杨赤里新村文化楼展览馆设有吴川历史名人和吴川乡土文化名片展览。展示吴川作为中国民间艺术(飘色、泥塑)之乡、中国建筑装饰之乡、中国羽绒之乡、中国塑料鞋之乡、中国月饼之乡、中国诗词之乡等吴川名片,让人们了解吴川的历史人物和乡土特色文化,继承和发扬吴川的优良传统。杨赤里新村文化中心还开设杨赤里新村文化中心还开设了《杨氏春秋》展览,在广场立“杨时塑像”,建“杨时文化廊”,在公园建纪念杨震的“四知亭”和纪念杨继业的“忠武亭”,全体村民订立《村民公约》,家家门口镶上家训牌,从而促进村民传承发扬良好的族德家风,培养文明乡风。
据村委会负责人杨靖介绍,杨松知恩感恩,不忘回馈家乡和社会,积极投身公益事业,独资捐建“杨松大道”4.8 公里,捐资 2000 多万支持农村改造和中小学建设。2015年,成立“广胜达慈善基金会”,致力于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
杨松董事长为时间老师讲解新农村建设
此行,组委会特别邀请到中央新影集团副总编辑,央视发现之旅频道总监,中广联生活节目委员会旅游文化传播联盟理事长,原《东方时空》、《焦点访谈》、《实话实说》总制片人时间老师参加此次活动,在接受湛江市广播电视台记者专访时他这样总结“湛江之行”:湛江就是“湛蓝”的“湛”,“精湛”的“湛”,它是形容海天一色的感觉,到这一看,果然是这样。从大环境来说,虽然今年受疫情的影响,很多地方经济有所回落,但我看到湛江有很多在建的、重大的项目,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其次是这里的气候,这个时候内地已经开始有点寒意了,但来到这里感觉依然很温暖。十几年前我就曾经提出过,我们老年人要到北回归线以南生活,这里的气候更适合老年人。我身边也有很多朋友到湛江买房。
另外,我说的“温暖”,除了指气候以外,还指这里人与人之间的“温度”。虽然我是第一次到湛江,但湛江人的淳朴和热情也让我感觉非常“温暖”,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很有热度,无论是酒店的服务员还是街上的陌生人,你向他点头,他会报予你微笑,他们甚至很主动地去帮助你。在湛江能感受到一种幸福感。也许是湛江人经常性地有这种幸福感,所以对陌生人也能抱有这种热情。再有一方面是,我感觉湛江的城市管理非常人性化。我平时比较喜欢观察一些生活上的细节,我发现湛江市区有很多路段,掉头车道是在直行车道的右边,这样就可以使一些刚拐入主路的车辆无需仓促并线,这一点非常好。再有就是,在湛江市区,人们每走几分钟就能到达一个公园,海滨沙滩设施完备,城市空气质量非常好。这些都是湛江人们“幸福生活”的具体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