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注册 登录

罗湖实现有质量可持续发展

阅读量:  发布时间:2013-08-29

 万元GDP综合能耗全市最小 


        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罗湖实现了有质量的可持续发展。本地生产总值1359亿元,同比增长8.6%,高于预期目标0.6个百分点。指标实现“两个最小”,增长幅度是“九五”时期以来与市差距最小的一年,万元GDP综合能耗全市最小。

       统计数据同时显示,2012年,罗湖消费、投资实现“两个跃升”:社会消费品零售835亿元,从全市第三跃升第二;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6亿元,为9年来最高。产业升级实现“两个超过”:第三产业占GDP比重92.1%,生产性服务业占第三产业比重70.6%,实现“双超70%”。财税收入实现“两个突破”:税收总额(不含证券交易印花税)突破300亿,地方财政总收入突破70亿,以更少的资源能耗实现更有质量的发展。

       罗湖区区长贺海涛说,罗湖既处在经济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期,同时也肩负着建设“一中心两基地”、打造“深圳质量”先行区的新任务新使命。要办好罗湖的事情,根本出路是发展经济,最终目的是改善民生,必须在四个重点领域干出成效。

       贺海涛表示,罗湖区将通过优化服务保存量、招商引资促增量、转型升级抓质量,推进经济有质量的稳定增长;立足城市更新拓空间、城市营销扩影响、促进消费添活力,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建设扬帆起航;依托医教保业谋民计、创新项目惠民生、助弱帮困解民忧,推进民生福利水平稳步提升;基于构建机制促长效、强化考核抓管理、全民参与聚合力、优化执法固成效,推进城区管理精细化、专业化。

产业升级叫响“质量罗湖”

       罗湖积极推动产业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服务业态创新,抢占新的消费制高点。水贝黄金珠宝片区交易额突破千亿元,荣获“全国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称号。水贝·中国珠宝指数获国土资源部批复,成为全国首个行业指数,强化了行业话语权。

       同时,罗湖强化招商引资,助推优质企业集聚。2012年引进华润系等14家总部或区域总部企业。新增股权投资基金256家。税收“亿元楼”达到25栋。

       此外,罗湖组合推进“腾笼换鸟”和“凤凰涅”,凸显发展效益。推进高新技术第一园区置换产业面积7.9万平方米,实现人员减少一半,产值增加3倍,税收增加5倍。

       罗湖还推动新兴产业茁壮发展,增强城区发展后劲。互联网、电子商务企业取得网上经营许可证企业达375家,占全市25%。电子商务与金融、黄金珠宝、文化创意等优势产业融合发展,涌现出一达通、今天国际、茁壮网络、慧视通等细分领域龙头企业。

城市更新成全市“领头羊”

       针对国际消费中心建设的内在要求,罗湖从突出硬环境和软环境两个环境建设入手,首先依托城市更新,打造高端商业空间,解决硬环境问题。按照产业规划、招商引资与城市更新统筹布局、一体化推动的思路,完成17个城市更新重点项目的国际咨询。强化城市更新工作的人员配备和培训,抽调19名人员成立了4个工作小组。实现城市更新产业项目率80%,全市最高;城市更新实施率达29%,全市最高;旧住宅区更新项目在全市进度最快,签约率最高,树立了罗湖城市更新工作在全市“领头羊”的地位。

       在软环境建设上,罗湖策划组织“礼享罗湖”、“跨国公司中国峰会”等一系列城市营销活动,罗湖城区影响力得到大幅提升;创建“诚信经营、优质服务”商户评比、“诚信商圈”等活动,铁腕净化市场,诚信罗湖生态初步形成。

改善民生成就“幸福罗湖”

       针对财政负担重、民生压力大的现实,为持续提升群众的民生幸福指数,罗湖确立念好“衣食住行、医教保业”民生工作“八字经”的工作方针,坚持问计于民谋民生、问需于民惠民生,并在全市率先将民生工作放在政府工作报告的首要位置,对新一轮十件民生实事工程进行部署。

       2012年,罗湖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4万元。在全市首创设立5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发展社会建设和民生创新项目,一批项目入选全市民生创新“风景林工程”项目。在全市率先配置和选举了1.1万名“楼(栋)长”,对完善社区自治机制进行了突破性探索。编织“大爱罗湖”社会关爱网,募集1080多万元社会资金,帮扶1030户困难家庭,为1625人次提供357个公益性服务岗位,实现帮困与社区服务双促进。

       罗湖还突破教育管理机制,推行校长公选、校长组阁制,构建教师专业发展层级攀升机制,试行以综合素质为导向的学业评价体系,强化素质教育。树立“患者满意”工作指挥棒,全面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罗湖荣获“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和“全国社区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称号等多项国家、省市荣誉。

优化环境打造“美丽罗湖”

       针对群众对市容环境改进的新诉求,罗湖坚持用国际化的视野和标准,着力城市管理的短板持续加强长效机制建设。城市环境管理一直存在着政府一手担,社会群众参与度较低的情况,为了扭转这一局面,罗湖率先推出城市管理。随手拍,并将之与网格化城管和电子监察系统联网,将“随手拍”结果与义工服务计时制度对接,落实市容环境提升激励机制,有效调动了城区居民参与城市管理,强化群众反映问题的督办力度。

       为解决城管执法力度不足、不到位的情况,罗湖突破原有的执法机制,构建了公安、城管、办事处联合执法的机制,创建了城管监督、监察、督查、绩效“四位一体”考核机制,提高了综合执法效能和保障。在2012年度市容环境综合考核中,罗湖在原特区组别名列第二。

       贺海涛表示,下一步,罗湖将进一步增强质量意识,营造质量氛围,用质量来指导决策和执行,用质量精神来丰富城市的内涵。坚持以质量为导向,以创新为路径,以人民群众生活幸福为落脚点,积极打造“深圳质量”先行区,紧扣“城市更新”、“产业升级”和“促进消费”三大主题,加快“一中心两基地”建设,努力实现民生幸福、城市更新、经济发展、城区治理、文化繁荣、政府建设“六位一体”全面进步。

相关报道

“四化”打造“深圳质量”先行区

       质量决定竞争力,质量决定城区未来。罗湖作为改革开放事业的先行地,在新的发展起点上,着眼可持续发展,提升城区竞争力,正全力推进并打造“深圳质量先行区”,以质量提升引领新一轮科学发展。

       罗湖,深圳最早的建成区。在改革开放大潮中,率先发展,也最早面临发展瓶颈的桎梏。突出表现为“三不足、三制约”。

       资源不足,制约总部企业发展。高端产业空间严重匮乏,造成了长期以来许多长大成熟的企业外迁,始终冲击着辖区GDP和税收,导致经济增长,尤其是民生刚性支出面临巨大压力。

       先天不足,制约民生福利的优化提升。城区规划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发展需要,街区空间狭小,交通堵塞、停车难等问题非常突出。城区面貌陈旧,城中村和老旧住宅区利益多元纠结,城市更新困难重重。老旧住宅区安全隐患与环境整治问题比较严重。虽然已完成215个无物业管理老住宅区的环境整治并引入物业管理,取得较好效果。但仍有252个老旧住宅区存在安全隐患。

       转型不足,制约现代服务业基地建设。三产内部业态不好,质量差。严重依赖金融服务业,过于单一的产业结构让罗湖的经济发展易于受到国内外金融调控的影响而产生较大波动。商贸业发展整体质量不高,产业业态参差不齐等等。

       老城区暴露出来的工作很多,需率先研究和破解的问题及难点也多。要破解难题,唯有实施并坚持“创新开路、质量至上”的发展路径。

       深化质量工作首先要树立以质量为核心的理念价值体系,并建立以质量标准来衡量各方面业绩、成效的指标体系和工作指挥棒。通过“四个强化”工作,我们让质量成为罗湖最显著、最核心的特征。

       一是强化工作“指挥棒”。创建《“‘深圳质量’先行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城市发展三个方面设立9项30个具体指标,并按年度节点确定预期目标,以此作为强有力的“指挥棒”和硬要求,通过强化行政监察和工作督查,将指标落实情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并与干部选拔任用挂钩,推动“质量”的理念从纸面落到实处。

       二是强化机制体制创新。注重创新的针对性、系统性和协调性,为提升民生质量、增强民生福祉,制定实施《罗湖区社会建设和民生创新项目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等民生和城区发展领域的规划、办法29项,罗湖一批民生领域创新实践工作得到上级领导和辖区百姓的肯定,并在全市推广,辖区群众福祉实现了持续增长;面对罗湖经济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制定出台《罗湖区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及10个实施细则,产业升级步伐大大加快,城区发展后劲得到增强。 大力推进阳光政府工作,率先在全市推出市民旁听区政府常务会议制度,增强行政决策透明度等等。

       三是强化权力运用的程序和制度规范。对权力始终秉持敬畏之心,坚持民主集中制,充分体现班子成员的集体决策。重要工作由区政府常务会集体讨论决定,平常事务性工作通过区长办公会研究解决,其他工作通过专项工作会议集体研究解决。完善了政府投资项目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了服务企业联席会议制度,制定实施《罗湖区政府采购管理暂行办法》、《群众评价定期通报制度》等议事制度和管理办法。

       四是强化制度机制建设实效。既立足破解当前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又着眼为经济社会长远发展打牢基础。用不到两年的时间共制定出台专项规划、管理办法和考核评价办法58项。在让“罗湖质量”成为政府部门工作的核心词和动力源的同时,基本实现了制度管人、制度管钱、制度管事。
 


上一篇:返回列表